诚信,永不凋零的心灵之花
靖边县职教中心 马丽娜 13992262630
近年来,人们对诚信的呼吁越来越强烈,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大家无病呻吟吗?其实不然,这正同国家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是一个道理,正因为男女不平等,国家才出台相关政策约束公民。公民漠视诚信,不讲诚信,导致人与人之间缺少关爱,甚至失去人性。
“扶不扶”,一词近些年成为我中华民族的公共话题。扶还是不扶,这本来不用思考就能付诸行动的行为却成为了一个个路人艰难的选择。难道是国人真的都忘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了吗?资深媒体人石述思就据此撰写了一篇《十三亿人竟扶不起一个跌倒老人》的文章,其实不是扶不起,而是不敢扶、不能扶。究其根本原因,民众无一不指是国人的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一个社会中,“诚信”缺失带来的恶果可想而知。
当然人如果恪守诚信,有时候坏事也可能会变成好事。据媒体报道,18岁打工女孩石芳丽不久前在河北燕郊撞倒韩大爷后立即将其送至医院,并辞去工作,打算陪护老人。受感动的老人及家属放弃了索赔,并帮女孩找到了工作。不仅如此,石芳丽撞伤了老人,因敢于承担责任,被人们誉为“诚信女孩”,更被家乡树为“学习典型”。可见,在当今社会,诚信已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如果被人们发现,还是会被珍视。这一事件无疑给“扶不扶”的困局作了新的解答。
中华民族素有“”的传统美德。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就大力倡导、弘扬。诚信的例证,更是:曾子为教子杀猪是诚信,汉代的“”是诚信;北朝人孟信不卖病牛,将钱如数退回是他懂得“商德是金,信誉是宝”;,是他坚守对刘皇叔临终托孤的诺言……
而当下的“信义兄弟”——、继承并发扬了我们的优良传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什么叫“守信”,哥哥孙水林为赶在年前给农民工结清工钱,一家五口在返乡途中遭遇车祸遇难。 “谁的账爱烂谁烂,他办不到的事,我必须帮他办。”为了让哥嫂走的安宁,不留半点亏欠,东林带着大哥的一句话“咱哥俩做人做事讲得是信义”走上了在年三十给大哥的工友们发工钱的信义之路。他们的举动无疑给很多人上了一堂意义非凡的人品课。干活凭良心,是信用让他们获得了一次次的尊重,同时也诠解了人活着的价值与意义。
这样坚持的信义正是当今社会缺少的,众所周知,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被视为人的立身之本。失去诚信,必定失去发展的空间,失去坚强有力的支持,失去人格和尊严。有一名德国留学生,成绩优异。毕业后,到处求职,屡屡受挫。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档案记录表明,他曾经逃避公共汽车票被抓三次。在新加坡,有人拿着飞机票却不能登上飞机。因有资料显示他借阅的图书还没有归还图书馆。可见,诚信对于每个人至关重要。诚信,公司才能聘用你;诚信,银行才能借钱给你;诚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诚信,才能融入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诚信无处不在,无处不需。
具体到生活中来说,要想做到恪守诚信,就要对自己讲的话承担责任和义务,言必有信,一诺千金。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同他人约定见面,一定要准时赴约。参加各种活动,一定要准时赶到。要知道,许诺是非常慎重的行为,对不应办或办不到的事情,不能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就要努力兑现。如果我们失信于人,就等于贬低了自己。如果我们在履行诺言过程中情况有变,以至无法兑现自己的诺言,就要向对方如实说明情况并表示歉意。所以说树立诚信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如果人人讲信用,人人讲情义,道德就不会缺失,良心就不会泯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就不会出现危机,人与人之间就会少些默然——马路边摔倒的老人就会有人扶,撞车后的司机就不会逃逸,商家就不会弄虚作假……
一个人没有了诚信,就如在同暴风雨中漂泊的小舟;一个集体失去了诚信,就像荒漠一样没有生机;一个国家没有了诚信就会像倾斜的大厦一般摇摇欲坠。
好人好事永远是我们这个社会追求的主流。社会需要真正的行动者,需要播种更多诚信向善的正能量。如果每个普通人都能行动起来,我相信诚信的种子才会开花结果,整个社会风气才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