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历史之先河,沙窝窝矗立起高楼大厦
贾志安
靖边县职教中心现校址的处女地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沿。当年,县委、县政府、教育局及职教中心的领导发展思路清晰,高瞻远瞩,一下子征地400亩,规模之巨大,前所未有,为学校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有谁能在这起伏不平、不毛之地的沙丘上开靖边建筑历史之先河,唯有靖边职教人!
在沙漠上建楼,靖边多少代人不曾想过,也不敢想。何况,在靖边,那无异于第一次吃螃蟹。当时当地人见到施工队的人入住工地,都是一句话“胡球弄!”。究其原因,一是此处自古以来是靖边县城的低洼地带,每年下雨,发洪水,所有的污水泥土及水上面的各种漂浮物一股脑儿地全都聚集到了这里,形成了“海子”。二是每年春秋两季毛乌素沙漠的沙尘又肆无忌惮地覆盖在上面,日积月累,杂草、枯叶、大漠沙土形成不规则的沙土地质。三是“海子”虽然不见了,长庆路东边“海子”还是存在着,低洼处的地表水高度不足三米。“修楼,不是闹着玩的。不要谈别的,地基就没法处理!”当地人议论着。
真的不行?时任校长曹丕祥和谷治中、边俊云两位主任以及我,眼看着退没有路,进无路可走。怎么办?我们反复研讨,决定找榆林市地质勘探队。钻探后,果不其然,深浅不一,薄厚不同的黑色腐蚀物以及粘土随处可见,低洼处的地表水深度2.18米。我们向西安设计院反映地质情况,回答是:打水密桩!开始的第一栋教学楼地基请打桩队施工。经检测,符合设计要求了。大家兴高采烈,但没有高兴多久,又犯难了,这种办法好是好,但费用很高。仅仅这栋楼地基花费就40多万元,如果每栋楼都采用此法,那么仅靠政府的那点儿款项,连地基的费用也不足。
必须改变思路,借鉴榆林西沙修楼之经验——水坠沙。办公楼基槽开挖中,到处可见黑乎乎的腐蚀物及粘土。清理,必须把所有可见的这些东西处理干净。叫上挖掘机、推土机,一铲一铲地挖,一铲一铲地推。浅的、薄的处理完了,深的、厚的继续;地表水出来了,用抽水机抽;推土机陷进去了,用挖掘机拉出来,继续干,再抽,再陷,再拉!大家都将裤子卷到半腿上,进入泥水沙坑工作,反反复复,直至把最深的、厚约5米多的腐蚀物及粘土清理干净。
可是问题又来了,干净的明沙哪里有,怎么才能运到基槽边?修路——先用挖掘机把周围的沙土开开一条路,再把地下挖出来的腐蚀物及粘土垫上,不够,再从几公里外的县城人家开挖地基的黄土运过来垫上。路修好了,找两公里外干净的明沙,用翻斗车装运。第一辆车陷进去了!第二辆车半轴打了……用挖掘机拉,推土机推,曹丕祥校长3部手机埋进沙子里,都找不到了,每一天从工地出来,鞋子里装的满满是沙子,浑身上下全是泥沙。几天过去,大家皮肤晒黑了,褪皮了;脚板起泡了,出血了。
然而,我们职教人不气馁,不退缩,没明没夜,日夜奋战。这里与大家分享一则小故事,可以看出职教人的辛苦付出。有一次,一辆向工地运输水泥的车,由于超载,水泥车陷入沙坑动弹不得,曹校长二话没说,带领我们帮忙挖沙土,一边用铁锹挖沙土,一边要把数根柳椽子垫到轮胎下面,辛辛苦苦工作了近1个多小时,终于把车开出来了,人人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司机握着曹校长的手感激地说:“谢谢!谢谢师傅帮忙。”赶紧掏出200元钱,递给曹校长,说:“师傅,辛苦了,这点小意思,你们买2条烟抽吧,你们出来打工也不容易!”曹校长谢绝了,大家都笑了,师傅却莫名其妙,瞪大眼睛询问,我们说:“他不是打工师傅,不会要你钱的,他是我们的校长!”司机看着满脸泥水,浑身泥土,衣冠不整,皮肤黝黑的曹校长说:“不会吧,这哪里像个校长?”师傅不断摇头。我们再三说 “是真的”时,司机竖起大拇指说:“好校长,好校长啊!”
有时一天连个吃饭的时间也没有,吃饭的地儿也没有(当时,这里没有几个住户,更没有小卖部、小餐馆),为了赶工期,有时半夜12点还在工地上。就是这样,我们硬是扛过来了。好的明沙铺上十几公分,用水浸泡,稍微有点干,先用推土机一履带一履带地前后左右碾压,再用挖掘机装上一铲沙土反反复复地压。每次完成后,取样,烘干,作记录……直到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经专家、质检部门检测,报告显示,完全符合设计标准。费用一算,不及打桩费用的三分之一。
水漫沙试验成功了!职教人在向世人宣告:靖边县沙漠上修楼我们是第一家!我们不怕苦,不怕累,我们敢创新,敢作为!职教中心后来建设的十多栋楼的地基,都是这样处理的,为国家节约多少资金,大家可以算得见的。为了我们职教事业,我们甘愿付出我们的一切,无怨无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