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共同进步
——记靖边县职教中心语文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
2015年9月24日至29日,在校教研室的组织下,语文教研组首先举行我校本学期“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参加比赛而是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精进,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从而使得课堂的有效性提高。“同课异构”就是同一课本,同一个教学内容,在同样的课程标准,相同的重难点下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不同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所呈现出的不同教学风格。要求教师要有创新,要有新思路,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本次活动我们观摩了六位教师执教的六节课,涉及到唐诗、宋词和现代诗三种体裁。六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而且可以将书本与多媒体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自己的教学思路与风格。
具体突出了以下“四个做到”:
一、敢于“标新立异”,彰显个性教学
“同课异构”其目的就是让教师发挥自己潜智,对同一节课,设计出超出常规的、不同他人的、体现自我教学风格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听课教师一致认为,上课教师不唯书、无定法、有创新。同一节课内容,没有一个照书顺水推舟教的,而都是经过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细心加工、巧妙设计,创新出求新求异的教学案。虽是同一课内容,老师们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真的不一样,但是取得课堂的最佳效果是相同的。科任教师敢于挑战常规课堂,敢于标新立异、创设富有活力的学堂,让自己的教学风格得以彰显。
二、回归本位,重教重学
课堂本位就是通过教师有效的教,顺着学生学的需要教,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此次活动中基本上规避了以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一问一答式的课堂模式。授课者的教育观念都在转变,不同程度地在向新课标的要求靠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并在积极实践。基本上把握住了学生能独立学会的引导学生自己学会;独立学会有困难的启发学生合作学会;对较深难的知识老师教会。
三、敢于挑战,追求“真实”课堂
所谓“真实课堂”就是在教师不提前布置任务给学生,对教学内容只做好预设,进行的即兴教、随机教、生成教。
看到老师用尽智慧、挖尽心思,在随机调动学生学,启发鼓励学生学,把学生推进文本,融进教学内容中和知识探索中。虽然有时也出现教与学的碰撞和尴尬局面,但我们教师总能用适当的方法,调整到教与学的最佳状态,达到最佳效果。
四、立足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授课教师大部分都能立足学生,将学生熟悉的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调动学习热情。而且注重材料的积累、收集,知识的拓宽、延深,不是就知识讲知识而是把知识融于生活、融于社会,让学生有充分发展思维的空间。
下面就每个参讲教师的特点作一分析:
(一)创新设计,拓宽思维——杨洲老师的《蜀相》教学
我们以往介绍作者时通常采用课件资料展示或“名、时、地、著、评”五字法,但杨洲老师教学《蜀相》时通过展示一些关键词让学生自己调动知识积累组织语言介绍作者,这种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法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肯定。
在拓展环节,设计的“你认为诸葛亮是个失败的英雄还是成功的英雄”以及“尾联中的‘英雄’是否包含作者自己”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谈自己看法的同时巧妙解读了本诗的主题。
(二)儒雅与学识并存——赵永康老师的《蜀相》教学
赵永康老师凭借他沉稳的教学风格,儒雅的个性气质在引领学生步入诗歌殿堂中解读诗句,理解杜甫的个人的思想情怀,尤其当引到刘备病重之时托遗孤于诸葛亮时的“三国故事”时,不仅调动了听者探究阅读的兴趣,而且巧妙地解决了学生对“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再认知,效果远远要高于直接布置阅读任务给学生和强加教师个人看法给学生。这一点值得我们以后在教学中学习。
(三)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马丽娜老师的《醉花阴》教学
本人在备课时做了好几种教学设想,但最终我决定以“生活中的李清照”为重点引出《醉花阴》的学习并试图影响学生探究李清照。
我首先从学生角度出发,幼教专业的学生不需要参加高考,没必要教给他们具体的解读诗词的技巧与方法,因此我就从“激发兴趣”和“基本读懂词作”两个目的出发设计了教学。李清照那憔悴而落寞的形象一直贯穿于整堂课中。尤其总结部分让学生将自己对本词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没有提前布置此项要求给学生,课堂上仓促完成但设计还是有必要的,真正地做到了“因材施教”。
(四)语言优美,注重写作——魏静老师的《醉花阴》教学
魏静老师一出场就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 “愁云惨淡,黄花清瘦,一杯一茗一壶酒,一花一叶总关情”吸引了学生和听课老师的注意力,更没想到的是整节课都没有出现拖泥带水的语言,真正地让人感受到了语文课堂中语言的艺术魅力。尤其让我自叹不如的是魏老师充分运用自己善于写作的优势给学生赠了一首小诗,不仅赢得了学生的敬佩,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五)猜读设疑,还课堂给学生——甄月娟老师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
甄月娟老师的成功之处在于采用“猜读教学法” 真正地还课堂主权给学生,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如导语设计“世界真大,我想去看看”,首先让学生通过读诗猜想作者的年龄、外貌、性别等等,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再猜读作者为什么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再提示学生抓关键词句判断作者是否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在课件上展示“海子卧轨‘自杀’”的资料时。课堂上出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们唏嘘不已,教师又让学生猜读其自杀的原因。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基本上所有的成果都是学生课堂上生成的,教学效果显著,值得我们听课老师学习借鉴。
(六)求真务实,注重方法——程亚平老师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
程老师多年来一直担任高考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已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风格——重过程,重方法。如同样的一节现代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甄老师注重兴趣教学,而程老师更注重的是方法教学,让学生通过这一首诗的学习来掌握一般解读诗词作品的方法,通过补充印发有关海子的资料,填充学生知识面上的欠缺,让他们利用现有的资料去判断去理解海子的选择。这种方法对于升学班的学生来说是必要的,能够真正地学到知识和方法。
本次活动真正地达到了“同课异构”的要求,三篇作品六人授课思路与方法完全不同,在教材的处理上各有特点,整体上令人满意,但是还有值得反思的一些问题:
1、个别教师的重视度不足。固步自封,不善于向别人学习。
2、有的还在走昔日陈路,没能把握课改的新动向,这样势必影
响自我业务水平的提高。
3、课堂上以读书画圈、师生对话的学习方式为主,但是生生对话、汇报交流等有效学习场景还是少见。
4、个别课也有些作秀的影子,因为学生在接到问题之后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不可能有成熟的答案和流畅的语言,而且整堂课只有个别同学主演,对中等生和差生的关注度普遍低。
5、鼓励学生发言,肯定学生成绩极其必要,但对知识的正确客观的评价也同样重要,有的老师对学生回答中的偏差甚至是错误的知
识没有指导,这样容易使全班同学迷惑不解。
通过本次活动各位授课老师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第一、认真研读课本,准确把握课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较大的随意性,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因此在之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点。第二、充实自身,提高教师的基本功。教师要重视教材,不过在充分理解分析教材的同时还要结合新知识,新信息从而将教学融入生活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第三、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体现新课程理念。
我们相信,通过本次活动,不仅各位授课教师得到了锻炼,而且听课的教师们也明确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同课异构”活动作为一种教学研讨新形式,不仅使得教师对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与理解而且也有利于教学的思维、角度的拓展,有利于以后教学的提高,建议以后的此类学校大型听课活动应安排相应的说课和评课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