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巧云,女,生于1981年5月。2005年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文学学士。2005年8月任教于靖边职教中心,现为中学二级教师。2007年在校内赛讲中荣获一等奖,2006—2007学年被评为模范教师。2009年参加《教师报》全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作品荣获一等奖。2010年3月参加陕西省“辉煌六十年·讲述陕西教育发展历程与我的教育故事”征文活动,荣获三等奖。2011年荣获县级教坛新秀荣誉称号。在这9年的时间里,她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她挚爱的学生,把勤劳和智慧融入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使这块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竞相绽放。
一、满怀激情,无私奉献
2005年7月,杜巧云同志从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毕业,同年八月进入靖边职教中心工作,从事语文教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站在神圣的讲台上,她不曾忘记自己的誓言,不曾动摇过这颗育人的拳拳之心。凭着这种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她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永远保持着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她告诉自己要用心地做教育中的每一件小事、耐心地处理班级里的每个问题、用全部的爱呵护着每一颗心灵。她播种阳光,收获了春天。学生才是她最好的荣誉证书。所以,她面对世人的不解不曾退却;面对众多的诱惑不曾动摇;面对雏鹰般跃跃欲飞的学生,依然风里雨里、脚步坚定、豪情满怀!
二、以身作则,感染学生
在教育学生时,杜巧云同志始终坚持“要想正人,必先正己”的原则。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她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注意自己点点滴滴言行的影响。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在这八年的教学工作中,她始终努力做到忘我的工作态度和时刻刻苦钻研的精神,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教会学生要勇于承担责任,热爱劳动,和学生一起进步,对自身从事的工作从不拈轻怕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三、追求卓越,奋力翱翔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杜巧云同志深深体会到,在当今科研兴教,呼唤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是不竭之泉,时时奔涌出清新的、闪烁着斑斓色彩的溪流。于是她坚持学习,以此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教学中她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讨新课标,大量订阅教学刊物,坚持业务自学,认真做好笔记,广泛汲取营养,及时进行反思,转变教育观念,捕捉新的教学信息,勇于探索教育规律,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她的教学工作不断取得较好的成绩:2007年,她第一次参加校内青年教师赛季活动,获得了文科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同年被学校评为模范教师。2011年被评为靖边县教坛新秀。这些荣誉的取得并没有使她停下前进的脚步,相反,在这些成绩面前,她反而更努力,积极撰写教育心得,参加各类论文大赛。2009年参加《教师报》论文评选活动,荣获一等奖。2012年,她积极参加校内教师教学设计大赛荣获校内一等奖,2013年4月参加陕西省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设计大赛,荣获语文组二等奖。
四、严爱相济,教书育人
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严爱相济,才可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人。在琐碎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她始终坚持贯彻学校开展的“帮困生”活动,深入学生家中进行家访。通过实践探索,她深深地懂得:学困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对他们,她总是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滴的露珠一样格外小心,做到了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助、多鼓励,并努力寻找和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帮其树立信心。“上课提问多鼓励,课后辅导要耐心,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发火,屡次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在关爱学困生的同时,她还兼顾着全体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她结合教材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了多种深度不一的教学方法,让尖子生吃饱,学困生接受得了,争取立足中等生,扶持差生,满足优生。 作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杜巧云丝毫没有懈怠,也不敢懈怠,她深知后面的路还很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将立足实际,认真搞好教学,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教改科研工作,在教育这片田园里勤奋耕耘,积极探索,奉献无悔的青春。她始终坚信“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只要辛勤耕耘,挥洒汗水。一定能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让桃李香满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