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靖边县职教中心第六周学校重点工作安排[2012-9-24]
• [推荐]政府县长李永奇、副县长胡荣芳、教育局局长闫志功、人社局局长高升一行4人来我校调研[2012-9-24]
新学期寄语[2012-9-18]
靖边县职教中心第四周行政例会会议纪要[2012-9-18]
• [注意]关于鸣放防空警报的通知[2012-9-17]
靖边县职教中心第五周学校重点工作安排[2012-9-17]
靖边县职教中心第三周学校重点工作安排[2012-9-14]
靖边县职教中心第四周学校重点工作安排[2012-9-14]
• [注意]关于车辆出入使用通行证的通知[2012-9-11]
• [注意]各类获奖的集体个人很快领取荣誉证书[2012-9-10]
用户名:
密 码:
 
主题班会教案的撰写格式
常见作家的对联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古人的年龄称谓
俗语大全
欧洲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
幸福源于一种选择
三国中最精辟的十句话
对《红楼梦》中的“金陵十...
更多>>
网站首页 --> 教师作品 -->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 正文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靖边县职教中心   作者:语文组   人气:212  发布时间:2012-5-31 15:45:29
页面功能: 【字体:  】 【打印】 【复制本页地址】 【】 【关闭】  
                        
                                    参加2012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说课稿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靖边职教中心语文组  魏 静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今年我所带的班级全部是男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我发现他们不仅好动、贪玩、思想单纯,而且语文基础比较差,诗歌鉴赏的能力更是不敢恭维。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这节课我以“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开放自主合作,培养会学;拓展探索实践,鼓励乐学”的理念展开教学。一方面希望逐步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一方面想通过忆苦思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方面阐释我的设计。
一、说教材                                         
1.本课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
2.本课的特点和价值
    《我爱这土地》是艾青写于1938年11月的一首爱国诗篇。诗的第一节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同时描绘了暴风雨、土地、河流、风、黎明等一系列内涵丰富的意象。诗的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学习这首诗歌,就是要让学生在了解抗日战争历史的基础之上,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情怀,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3.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①了解诗歌背景,掌握诵读技巧,体会作者的情感。
②把握诗歌中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B.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看、读、听、说的能力,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C.情感目标:
体味诗歌中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D.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祖国河山惨遭践踏、人民蒙受苦难的历史,体会并理解作者真挚的爱国之情。
E.教学难点
探究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F.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二.说教法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学生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节课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问题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拓展教学法和反馈教学法。授课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看、读、听、说四个环节提高学生鉴赏和感悟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三.说学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我根据机械班学生虽然好动但课堂发言不够积极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1)情感体验法
课前学生集体朗读《为了祖国》这首诗歌,充分调动他们的爱国热情。
2)观察感悟法
要求学生能在看图片、读日记后了解历史,谈出感受,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3)朗读欣赏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求学生能在诵读、听名家诵读后把握作者的情感,提高感悟诗歌的能力。
4)分组讨论法
    要求学生通过设置疑问、分析讨论、解答疑惑的环节,对诗歌情感以及意象、意象的象征意义有充分的掌握和理解。
5)拓展探究法
     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针对作者的爱国情怀进行拓展探究,要求学生能够联系中学生的实际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爱国方式。
6)自我评价法
     平时课堂都是老师总结,这节课我设计让学生说说收获,这样能够加深课堂记忆,达到自我反思的目的。
学习诗歌不仅要能感受诗歌情感,更重要的是能熟记于心、脱口而出,所以分析完诗歌后安排学生集体背诵。
下面,我重点谈一谈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课前预热
学生诵读《为了祖国》这首诗歌拉开了课堂的序幕。
为什么?为什么?
你们为什么要侵占我们中国的土地!为什么?
你们太自私!太卑鄙!
我天天锻炼身体,为的是等那一天,中国人抗议的那一天!
那一天终于到来!我期盼已久的那一天!
那一天我去报参军,他们允许我去了,我就去了。
那次战争我们中国赢了!我们中国赢了!
为祖国争光,我甘愿付出一切!
设计意图:平时课前学生都是唱歌,这节课我利用课前唱歌这点时间让学生朗诵《为了祖国》这首诗歌,目的是创设爱国情境,提前营造一种氛围。
第二环节:导入(2分钟)
用一段网友留言激情导入。
打台湾,我捐一个月工资;打美国,我捐一年工资;打日本,我愿捐一条命。
设计意图:这段网友留言的确有些偏激,但我想通过它激起学生的爱国情结,和对昔日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罪行的痛恶之情。
第三环节:背景介绍(6分钟)
学生看六张日军残害我军民的照片,读外籍华侨日记,老师介绍抗日战争历史,讲述艾青易名的故事,学生谈看、读、听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本节课背景介绍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动起来,让他们通过看、读、说几个环节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地惨遭践踏的历史。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这样做不仅便于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迅速把握主题,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我让学生看了六张日军残害我军民的照片,再读了外籍华侨日记,我又介绍了抗日战争历史,讲述了艾青易名的小故事,最后学生谈感受。
记得卜彦孔同学这样说道:我觉得日本人很残忍,我们中国人要团结起来。现在的美好生活真的来得太不容易了,我们要珍惜。听完他的发言,我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当时同学们都很积极踊跃,我已经感受到了同学们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痛恶之情。
以上三个环节采用的是情境教学法。
第四环节:读诗歌、听朗读,把握诗歌中作者悲愤、热爱的情感。(10分钟)
先请一学生朗诵诗歌,再让其他同学点评。然后老师做诵读指导,最后学生听名家朗诵。
设计意图: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的学习必须抓住诵读这一关。
     因为前面做了充分的感情铺垫,所以我让平时普通话比较好的张岳峰同学朗诵了诗歌,然后让曹宽宽同学做了点评。但是我发现学生对于诗歌的诵读技巧还不能够准确地把握,紧接着我又给同学们做了诵读指导,最后还精心选取了著名影星濮存昕的朗诵,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再次感受作者的情感。我发现同学们听完以后个个激情洋溢,很容易就把握住了作者悲愤、热爱的感情,并且能够在诗中找到重点词句加以说明。
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朗读指导法。
第五环节:分析诗歌,引导学生掌握意象及象征意义,感受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16分钟)
设计意图:要充分理解艾青诗歌中的情感,就必须把握住其中的意象及象征意义。这一环节在时间安排上比较充足,问题设计也简单明确,符合我们班学生的实际。
分析诗歌时我以七个问题贯穿其中:
1、你在诗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2、在诗歌第一节中,作者首先借助什么具体事物塑造了“我”的形象?换句话说作者把自己比作成了什么事物?
3、这只鸟歌唱了些什么呢?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
4、这些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难点)
5、为了等待黎明的到来,这只鸟用它嘶哑的喉咙不断歌唱它热爱的祖国,它的歌声到什么时候才停止呢?
6、是什么力量让这只鸟有如此坚定的信念用它毕生的精力去歌唱呢?
7、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分析问题三时我考虑到学生对意象比较陌生,所以我选取了他们熟悉的《天净沙·秋思》举例说明,然后让同桌合作找出意象。问题四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我把全班分成6组,四人一组展开讨论,讨论时我给同学们提示了四个问题作为参考:
1、诗中的“土地”仅仅指中国大地吗?它有没有深层含义?
2、当时祖国处于一种怎样的情境之下?“暴风雨”有什么象征意义?
3、面对日军的侵略,人们是逆来顺受还是反抗?哪句诗印证了你的观点?“河流和风”又象征什么?
4、正是有了众多优秀中华儿女的反抗,才有了我们美好的今天,我们才最终迎来了“黎明”。“黎明”又象征什么?
这一环节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和分组教学法。
第六环节: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培养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5分钟)
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月,中华大地血迹斑斑、伤痕累累,艾青借助一只鸟唱出了对祖国大地的热爱之情。现如今,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我们的祖国像凤凰一
样浴火重生。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表达出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呢?
设计意图:奥地利教育家马丁·布贝尔说:“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语文教学必须要能体现德育教育的目标,我认为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态度。本节课的拓展延伸是由艾青的爱国拓展到现在中学生的爱国,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当我提出上面的问题之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我觉得这是上课以来学生表现最好的一次,大家都说出了自己对爱国的理解。有人说我们要爱护校园,珍惜一草一木,还有人说现在的生活要节能环保。三月是学雷锋活动月,有同学说我给班级打扫了一周的卫生,我以后会坚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还有人说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听到他们的心声后,我首先肯定了大家可贵的爱国精神,作为老师我知道这节课预设的目的基本达到了,最后我还送给同学们几句话:忘记过去就是背叛历史,容忍软弱地对待侵略者就是对民族的罪恶。一个民族不应该记住历史的仇恨,而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这一环节采用的是拓展教学法
第七环节:学生总结、交流课堂收获。(4分钟)
设计意图:设计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有利于让学生回顾课堂,进行自我反思。
一节课是否成功,我认为这要看学生有没有收获,接下来我设计了让学生说说收获这个环节。其中刘洋同学说:以前我不了解意象,这节课才真正知道了什么叫做意象。尤其是王刚同学的发言让我记忆深刻,他说:老师送给我们的几句话让我想到了自己以后要多反思,不能总是抱怨。听了他的话我很受鼓舞,我告诉他:你是一个很有悟性的学生,老师从你身上也学到了不少。同学们回答后,我都一一给予鼓励。
第八环节:集体背诵。(2分钟)
最后课堂在朗朗的读书声中结束。
设计意图:优美的诗歌不仅要能欣赏朗读,更要把它熟记于心,能脱口而出。所以在学完诗歌之后安排背诵很有必要。
以上两个环节采用的是反馈教学法。
第九环节:布置作业
艾青是一位“土地”的忠诚歌者,在他的很多诗篇中都表达了对“土地”、对祖国的挚爱。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诗歌中的情感,课后我布置了作业,一是课下阅读艾青赞颂土地的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二是搜集十句关于爱国的名言警句,学习他人的可贵精神。
五.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以诗歌中作者的感情和表达感情的方式为框架,顺理成章完成。
(其中包括诗歌中的意象以及意象的象征意义)。  

我                  (意象)          (象征意义)
                        暴风雨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歌唱      土地     象征   遭践踏的国土        
这     鸟                                                        悲愤 
(我﹚           河流、风        民族反抗             热爱
    艾                  黎明            美好的未来
地  青                                                 

 六.教学反思

1、教学效果

首先我用以下几句话对这节课进行总结:
课前读诗营造氛围,网友留言调动热情,
背景介绍直观可感,诵读互评效果良好,
诵读指导及时必要,问题设计简单明确,
重点难点逐步突破,拓展延伸引导合理,
德育教育渗透到位,总结收获加深记忆,
课后背诵熟记于心,课堂气氛和谐活跃,
问题缺点不容忽视,教学教改仍需努力。
2、存在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我很赞同这句话。下面我就自己的问题和不足阐述如下:
①    这节课在介绍背景时,我选取的六幅图片只是让学生快速地浏览了一下,下次再讲的话,我会在展示图片的同时,配上深情的语言文字,这样效果会更好。下面是我课后写的一段文字:
     当你看到这个浑身血淋淋、孤单一人坐在废墟上的孩子,嘴里喊着“妈妈、妈妈”的时候,我却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撒娇,难道不心痛吗?
    当你看到被剖腹的妇女暴尸街头,我却在繁华的大街上吃着肯德基,喝着可乐,难道不幸福吗?
    当你看到白发苍苍的大爷大妈哭喊着自己儿子的名字,你回来啊,你回来的时候,我却因为老师的一句批评跟老师顶嘴,难道不愧疚吗?
    当你看到中国的平民一个个被日军当做靶子劈刺的时候,我却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难道不觉得生活来之不易吗?
  当你看到一排排义勇军战士的头颅被整齐的排放着的时候,我却把父母辛苦赚来的钱大把大把地挥霍,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当你看到中国大地横尸遍野,血流成河的时候,我却在网吧里“拼命厮杀”,难道不懂得珍惜吗?
②诗歌重在朗读,一读要读通,二读要读懂,三读要读好。课堂上设计学生集体朗读的效果不太好。老师应该范读或者让学生模仿名家朗读,让他们在模仿中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3、教学体会
      我认为诗歌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上,还应该逐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为了改善学风,改变班风,增强班级凝聚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课后我精心组织了高一机械(1)、(2)班的“爱国主义诗歌朗诵比赛”。比赛时我特意邀请了两位校长参加了我们的活动,让学生看到、感受到校长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我精心策划这次活动,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到比赛的各个环节,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展现自己的能力。这次诗歌朗诵比赛举行得非常成功。在这里我选取了获得一等奖的黄致远同学的朗诵视频。这次活动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弘扬,更是对学生增强自信心的一种肯定。“一节课一次活动”,平平常常,我已明显感受到了学生们自由涣散,不思进取,无心学习的状态大大改观。记得诗歌朗诵后的第二天,我吃完饭回教师公寓,走在半路,我们班几个原来根本不理睬老师的学生,集体向我鞠躬问好,那一瞬间我的心灵被触动了,泪水不由地掉了下来,我从心里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最后我想用叶圣陶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说课:“教育工作者不限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抓,才能使学生受到更多的实益,打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德育教育 | 教学科研 | 联合办学 | 招生就业 | 学生园地 | 师资队伍 | 校友录 | 师生论坛 | 联系我们
靖边县职教中心 中国电信
联系电话:0912-4632286 4632189
邮箱:[email protected]







 








http://www.jordansheel.com http://www.airgriffeyshop.com